首个家庭农场 耕耘8年泰州农场主说酸甜苦辣
2021-01-13 08:09:00
来源:新华日报
0
【字号:  】【打印

泰州市高港区大泗镇的光普家庭农场,最近入选“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是该市唯一,而全省此次入选的家庭农场也仅有4家。

走进这家农场,只见墙上挂着两块由省农科院授予的牌匾,一块写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另一块则写着“芽苗菜研发基地”。时值隆冬,但室外联排白色大棚内,盆栽蔬菜长势喜人。

44岁的农场主曹光甫,去年纯收入超百万元。聊起8年来的酸甜苦辣,他侃侃而谈:

我是高港本地人,大专毕业后,承包过企业食堂、开过饭店、办过纺织厂。2013年起,国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我第一个“吃螃蟹”——注册了全区第一家家庭农场。

投入500多万元、承包275亩地,正当我准备大干一场时,“当头一棍”就把我打蒙了:种了100多亩芋头,收成有15万斤,堆满了400平方米的仓库。本想留到春节卖个好价钱,没想到发霉烂掉了;100多亩小麦收割时碰上阴雨天气,最终只卖了9万元,还不够土地租金,更别提烘干、运输、人工等费用了。

第二年,小麦又得了“赤霉病”,工人在给芋头除草时,喷洒的农药浓度过高,草是除掉了,但芋头苗也蔫了。两年总共亏了200万元。第三年上半年,我改种大豆和玉米,虽然没亏,但也没挣到多少钱。

之后有段时间,我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好在还有国家补贴,否则我就真成了难翻身的“咸鱼”了。就在我迷茫之际,省农科院专家点拨了我:技术是核心,搞农场跟办企业一样,也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流通是关键,把产品变成商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价格。

那年下半年,我就从省农科院引进了盆栽有机型蔬菜种植新技术。一盆蔬菜5-6两,价格18元,约是普通蔬菜的10倍。有人问我,同样的蔬菜,为啥你卖得这么贵?我说,现摘现吃,新鲜;蔬菜所需基质是玉米、花生秸秆等粉碎和菜油渣发酵而成,生态;口感鲜嫩爽脆,好吃——这么看,价格就不算贵了吧?再说了,大米不也有卖几元、几十元一斤的吗?你还别说,就靠着这不起眼的盆栽蔬菜,农场当年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一举扭亏为盈。

尝到了新技术带来的甜头后,我又从省农科院引进两名博士担任副场长,还定期组织员工外出学习。农场现在使用的喷灌设施,就是员工们自行研究改进的,有效减少了用水量,每年能给农场节约成本8万余元呢。

去年初受疫情影响,许多饭店暂停营业,我们订单一下子少了很多。那段时间,我在家一门心思琢磨销路问题,通过公开招标打入高校食堂,还借助网络平台直接销往千家万户。仅从一家高校,农场就拿到了一年600多万元的大单。

今年,我们农场和省农科院、省中医院签订了三方协议,共同研发种植健康蔬菜,主要面向亚健康等人群。农业市场前景广阔,农业现代化离咱农民越来越近,我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 本报记者 董鑫

通讯员 杨鼎 徐华

作者:  编辑: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