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戚阜生 刘艳元 季昱希) 9月26日8时50分,嘀、嘀、嘀……随着机翼闪烁灯由红色变成绿色,一架载有大闸蟹的无人机在太仓郑和公园拔地而起,冲上天空,15分钟后落地上海崇明岛。随着跨江跨省无人机航线的运行,苏州大闸蟹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上海市民手中。以往走传统的陆运,则需要3个小时左右。
初秋的郑和公园天高云淡,无人机螺旋桨转动的嗡鸣渐次清晰,机身下固定好的红色冷链箱里,刚捞出的大闸蟹还带着湖水的微凉。飞手轻点操控屏,无人机稳稳掠过江面,在晨光中化作一个小点。从太仓港区到上海崇明,13公里的直线距离,相比传统陆路运输减少行程130公里,这一刻,区域物流的时间被以分钟定义,物流时效大幅提升。
京东物流无人机对外合作负责人周宏民现场介绍,这款获民航局适航认证的机型最大起飞重量90公斤,载重可达30公斤,是目前载重能力较强的一款物流无人机,搭载的智能航路规划系统能轻松应对长江复杂气象。目前,京东物流每天安排10个架次的运力。
现场,苏州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钱婵斐说,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启动无人机跨省跨江物流线路,有力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形成高效物流圈,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苏州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这条航线不仅服务于商业快递,还将承载应急物资配送等多元场景,成为连接两地的综合性低空物流通道。据了解,这条航线将会逐步扩大运力,并计划沿长江布局更多类似线路,而且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更多需要跨江、跨湖、跨山的物流场景中。
太仓市委副书记,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瑜在启动仪式上透露,当地已集聚30余家低空经济企业,太仓港低空经济产业园获评苏州首批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这条航线是政企携手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发展“低空+物流”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