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独特江海资源禀赋的南通,正加快实现“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作为万里长江最宽处的城市,这个夏天有了崭新的“滨江故事”。
8月30日,南通长江体育公园正式揭开面纱,一场集生态之美、运动之趣、文旅之韵于一体的启园盛会,不仅让“在江畔奔跑、于绿茵竞逐、赏鸟语花香”成为南通市民的全新生活日常,更以“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华丽蝶变,书写出长江大保护战略下,南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答卷。
精彩球赛点燃滨江活力
上周六晚,被誉为“长江最美足球场”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绿茵足球区内人声鼎沸,2025年南通市秋季业余足球联赛揭幕战在此精彩举行。获胜的崇川区足球队主教练王晗感慨,这样兼具生态美景与专业设施的球场,能让队员们更好发挥水平,也更能激发大家对足球的热爱。
作为“体育之乡”,南通有着深厚的底蕴——这里孕育了7位奥运冠军、24位世界冠军,去年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奥运后备人才建设城市。而长江体育公园的投用,无疑为这份“冠军基因”注入了新的活力。先期开放的绿茵足球区,堪称“足球爱好者的天堂”。其中1号球场可以说是“景观与专业的完美融合”——西临壮阔长江,南眺狼山支云塔,东观城市天际线,360度全景视野让人心旷神怡。球场内配置2800个观众席位,符合11人制专业赛事标准。LED照明系统精准满足赛事对照明的要求;先进的声学设计增强赛事活动的感染力,让观众能清晰捕捉到球员的呼喊与足球的碰撞声;全场覆盖5G移动网络,比赛成绩实时更新在超大4K高清画质屏幕上,赛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呈现,科技赋能下的沉浸式观赛体验让人心潮澎湃。
当晚,市摄影家协会成员杨林建一边观赛一边拍摄:“在家门口的江景球场看球赛,每一张照片都是大片。”
开园以来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处处洋溢着运动的欢乐。8月30日除揭幕战与青少年对抗赛外,还举办了社会俱乐部足球友谊赛;8月31日,活动重心转向“休闲+体验”,足球友谊赛继续升温,飞盘7V7比赛、趣味运动会还有棒球、篮球、瑜伽比赛轮番上演,一系列亲子活动更让家长与孩子在互动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匠心打造铸就生态赛场
“工业岸线”曾是南通滨江片区的旧标签。伴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市通过拆除生产码头、重建湿地岸堤、贯通滨江绿廊,占地42公顷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渐露端倪。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创新采用“生态修复+功能活化”模式,对港池—滨江公园段的原有港口码头、堆场进行改造,将体育设施有机嵌入生态岸线,全力打造全民健身新基地,更让南通长江体育公园成为沿江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和谐共生的“展示窗口”,“人江相亲、城绿相融”的图景愈发鲜明。
南通长江体育公园项目自启动以来,许多建设者为之付出心血。市城建集团、总承包单位中建八局与上海市政总院联合体及监理单位同心同向,以“专班运行+高效协作”的联合推进模式为抓手,打响一场酣畅淋漓的项目攻坚战。
施工过程中,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台风“竹节草”影响南通当晚。危急时刻,项目施工人员迅速行动,一边组织力量开展电力抢修,一边同步推进现场排水作业,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风雨中坚守数小时,最终成功化解危机。这份责任与担当,为项目提速增效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长江体育公园的品质更有保障。
项目在品质把控上精益求精。球场施工负责人袁晓鹏介绍,考虑到南通沿江气候潮湿、台风频发等因素,项目团队在草坪选择上反复斟酌,最终确定采用“耐踏1号中华结缕草”。该草种弹性好,抗病虫能力强,养护成本低,而且是符合国际足联FIFA标准的场地用草,曾用于杭州亚运会奥体中心、昆山奥体中心等多个专业足球场地。
生态蝶变谱出幸福乐章
“新建的公园好漂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站在南通长江体育公园的江堤步道上,老党员吴湛激动不已。吴湛是崇川区狼山镇街道临江家园居民,从小喝着长江水、听着轮船汽笛声长大,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情感。
“以前我们住在长江边却望不到江,周围全是厂房和码头,塔吊如林,漫天灰尘。”2018年6月,吴湛与280多户临江村民一起,拿到了临江家园的新房钥匙。随着滨江岸线逐步修复,曾经的“城中村”变成了南通最“养眼”的江景房小区之一:朝南望,五山风光尽收眼底;向西看,花海景色四季变换;步行几分钟,就能走进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山和长江就像镶在我家的窗玻璃上,推开窗就能见绿、望江,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曾经的南通滨江片区,一度面临“厂房林立、岸线割裂”的困境,市民“临江却不见江”,长江的生态之美被工业生产的喧嚣所掩盖。近年来,南通以长江大保护为核心,坚决推进滨江区域生态修复:拆除生产码头,还岸线以绿色;重建湿地岸堤,恢复生态功能;贯通滨江绿廊,串联景观节点,通过一系列“生态再造”工程,坚持“还江于民”和“还绿于民”,让生态修复的成果真正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生活品质提升。
沿江生态带建设,规划是先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胡国军告诉记者,规划从源头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每一寸岸线、每一片空间都有生态“标尺”。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五山及滨江地区的蝶变,是南通沿江生态修复的典型缩影,而长江体育公园的建设,更是将“生态+体育+文旅”的融合发展理念落到了实处。
夜幕下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更显迷人:6片足球场灯火通明,与江面上的轮船灯光、远处沪苏通大桥的璀璨灯光交相辉映。沪苏通大桥如一条巨龙跃江而过,近处南边的江海第一塔闪烁着微光,山水相融的美丽风景让人沉醉。游客、市民沿步道漫步江畔,驻足欣赏江景,观赏赛事,欢声笑语伴着江涛声,汇成一曲幸福的乐章。 本报记者 蒋娇娇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