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是传承几百年的本地‘说唱’!”近日,“劳模工匠进校园 唱响思政好声音——2025年全国示范宣讲暨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南京篇展示活动”现场,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芮钟科在宣讲中,时不时会来一段南京白局……这样生动的思政课并非孤例。从“行走的思政课”上触摸南京工运的红色脉搏,到“技艺思政课”里传承劳模工匠的奋斗基因,再到“数字思政课”中解锁理论学习的鲜活表达,在南京,一场场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的职工思政课轮番上演。
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课走“红”更走“心”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回望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无疑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动能的充电。”近日,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职工、南京市首位00后劳模史先良在红色工运文脉学习体验线路上写下这样的感悟。
南京市总深挖本地工运历史资源,串点成线,首批精选17处点位,后扩至63处,通过4条主题研学线路、2条特色研学线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一条红线贯南北 因地制宜创新”学习体验线路以及线上VR云展馆,构建了“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南京篇”创新模式。
“行走的思政课,构建了多维感知的学习场域。”市总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打卡红色地标,将思政课从讲台延伸至城市肌理,从“单向式灌输”创新为“交互式感染”,推动形成了“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承”的职工思政工作新矩阵。
多元融合型思政课,让思政课“活起来”更“潮起来”
近日,南京工人大思政课宣讲团成员、市劳模陶凯走进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实训课堂,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将劳模精神融入人工智能知识传授……这样的“技艺型思政课堂”也是大思政课的一个生动缩影。
不仅如此,南京市总整合南京都市圈工会工作联盟、南京群团组织资源,联合都市圈成员单位及南京团市委、妇联等兄弟单位,通过嘉宾访谈、情景宣讲、情景短剧、情景朗诵等多种文艺形式,创新职工思政教育形式;在“百年工运 强会创先”宁工享南京工人大思政课宣讲展示活动、全市巡讲等活动中,以“理论+故事”的新颖形式,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令参与其中的职工备受鼓舞。
近年来,市总持续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充实大思政课师资库,组织开展大思政课培训,穿插“百年工运知识竞赛”,更是激发了职工学习工运历史知识的热情,推动红色工运教育入脑入心。
“知、食”共享型思政课,让思政课有“知”更有“味”
“以前我使用AI总感觉不好用,现在学会了提问逻辑,效率明显提升了!”几位年轻职工在长江科技园食堂吃完午餐后参加了南京工会“解锁AI潜能,引领未来职场”沙龙系列活动,干货满满的课程让他们直言“收获颇丰”。
今年1月,“宁工享·职工食堂”建设入选南京市政府2025年民生实事,目前全市已建成54家,并且为每家职工食堂配备了“宁工悦读”职工书架、图书,既温暖了职工的“胃”,又融合工会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文体活动、技能培训,滋养了职工的“心”。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食堂+讲堂”融合式思政课,旨在从多个维度为职工思想铸魂、为前行“加油”。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各类大思政课500余场,线上线下累计服务超5万余人次。大思政课已悄然成为一股“长久浸润”职工心田的精神养分,为职工成长与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 吴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