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双向奔赴 宁伊共谱美好新曲
2025-09-25 08:0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2024年8月1日,来自南京的医务工作者在喀拉布拉克夏牧场为农牧民义诊。(资料图)

□ 翟磊 高旋 柏云

扬子江与伊犁河,相距4000多公里,在祖国版图的两端各自蜿蜒。但有这样一群人,正以双手作桥,让江河彼此融汇。金陵的晨风拂过天山脚下的麦浪,秦淮的灯火照亮伊犁河谷的夜晚,每一次技术传授、每一场文化交流、每一份对口支援,都在重塑“远方”的定义,让相隔山海的两地,成为命运交织的共同体。

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望南京长达15年的援疆之路,一场基于深度理解与相互尊重的双向奔赴逐渐浮现眼前。当“输血”转化为“造血”,当“项目援疆”升维成“系统赋能”,南京与伊宁的合作,已悄然超越常规意义上的对口支援,演化为关于发展、治理与人文交融的山海情谊。

生命与希望的绽放

“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我的日常工作繁重而辛苦,却伴随着一份特殊的体会,那就是‘动心’。”

今年3月,一场关于“动心”的故事发生在北京的春天。江苏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走上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的代表通道,于中外记者的镜头前分享着自己在救治病人和履职过程中的“动心”感受。

3470公里外,同一道“心跳”正在伊犁河谷腹地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作为南京援疆医疗专家、伊宁市张俊杰教授名医工作室牵头人,在江苏援伊·南京工作组的对接和支持下,自2024年起,张俊杰定期带领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来到伊宁市总医院,进行教学查房、义诊、病例讨论。今年以来,他已在当地完成数台复杂高风险冠脉介入手术,术中采用我国首个获得批准的国产经股静脉入路二尖瓣夹系统,为长期饱受心血管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久违的曙光。

从“输血”到“造血”,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张俊杰及其团队的故事不是个例。近年来,南京市第五批援疆工作组创新采用“组团式”“柔性引才”“候鸟式”等多模式医疗援疆,共选派医疗人才60余人,精准帮扶4家医院19个重点科室,开展40余项新技术研究,指导手术900余台。“候鸟式”支援让顶尖医疗资源不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远程会诊让万里之遥缩于屏幕方寸之间,一台台开创性手术,一次次倾囊相授,促成了两地生命关怀的“同频共振”。

更深的关怀,藏在伊宁百姓的生活细节里。

今年开学前夕,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小赛再次向伊宁市教育局提交援疆助学金申请。“今年是我申请援疆助学金的第4年,每年我都会收到6000元补助,不仅帮我解决了学费问题,也给我们家减轻了负担。”2016年至今,伊宁市已累计发放援疆助学金3403.5万元,受助学生5710人次,越来越多的“小赛”有机会奔向属于自己的未来。而这样的教育援助几乎贯穿了伊宁孩子们的学习生涯,南京市第五批援疆工作组用1.03亿元援疆资金新建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第二十九中学2所中学,并对伊宁市第三十一小学等18所中小学、幼儿园设施设备进行了提升。特色品牌“金陵班”2025年高考重本上线率达59.6%,再创新高,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保持100%。16个南京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在伊挂牌,教育“青蓝工程”培养本地青年教师180余人,旨在为伊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

诗与远方的共赢

初秋的伊宁,是一年中最丰饶且温柔的时节。阳光如蜜般洒在六星街色彩斑斓的窗棂上,庭院外缀满苹果枝与葡萄藤;转角处,手风琴悠扬的旋律不期而至,数百架不同年代与国度的琴在新近建成的手风琴展示馆二期静静陈列;午后阳光渐长,喀赞其巷陌深处的蓝与纯白显现出不一样的色彩,石榴花展览馆也如同一朵绽放的红霞,传递团结与丰收的寓意……这幅由色彩、声音与烟火共同组成的生动画卷,离不开南京市援疆工作组的执笔。

近年来,南京市援疆工作组围绕伊犁老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重点提升六星街、喀赞其等特色街区,建成运营石榴花展览馆、手风琴展示馆二期等文旅项目。2025年上半年,伊宁市接待游客1115万人次,旅游收入77.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21%。与此同时,工作组全力推动南京途牛旅游、国旅江苏公司与伊宁文旅集团合作,设立新疆伊宁文旅南京城市展示店,组织直播培训助力伊宁旅游推广,直播带货销售额超2122万元。

除了景区的改造升级,“文化润疆”也是工作组的主线之一。秦淮灯会的光影落入伊犁河畔,影影绰绰都是人寰烟火;跨年音乐会热闹开唱,漫天烟花绘就火树银花不夜天;端午龙舟赛于环翠湖上演,24支战队在桨叶翻飞间展开巅峰对决……金陵风雅和塞外江南的独特韵味在一次又一次文化活动中深度融合。“依托伊犁河优良的自然生态,我们连续三年举办获中国田协A1认证的伊犁河马拉松赛,2025年赛事吸引近1.5万名选手参赛,成为全疆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全马赛事。”南京市第五批援疆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援疆省市业余足球赛等赛事活动也在接连开展,文旅体交流合作正持续深化。

在高端展览方面,工作组同样动作频频:“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文献展”通过550余件手稿、书籍等实物展现文学巨匠的创作历程,两地联合创排的歌舞剧《同是江南》以艺术手法编织南京与伊宁的情感纽带,入选中国文联重点项目。此外,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深入六星街记录木卡姆艺术、手工冰淇淋等非遗活态传承;《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带领观众漫步伊犁老城;《见证·绣出来的一片天》则展现绣娘让游牧故事在针线间延续的匠心,共同构筑起伊宁多元文化传播的灿烂图景。

心与心的联结

“我们一定会再见的,不可以忘了我。”今年8月,“苏韵伊情·伊路有宁”宁伊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在伊宁市文化馆结营。伊宁少年苏海娅·买买提依明对南京好友葛芯蕊说的话,既道出不舍之情,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佳注脚。为期半个月的交流活动里,宁伊两地青少年在南京明城墙边并肩奔跑,在北京天安门仰望五星红旗,在伊犁草原上同沐夏风,收获了一段跨越地理与文化界限的青春记忆。

当交流的种子生根发芽,交融的枝叶便不断向阳生长。不论是“万里鸿雁传真情”的书信笔友,还是“苏韵伊情·伊路有宁”的并肩同行,抑或是艺术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远赴南京的精彩展演,都让两地情谊的融合路径变得愈发立体,一段从“相识相知”到“互帮互助”的动人旋律娓娓而来。

如果说青少年交流是面向未来的投资,那么家庭互访则是将团结的种子播撒在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中。自2023年启动“石榴花·宁伊一家亲”活动以来,宁伊两地已有40户最美家庭、145人结对认亲,南京的傅蕾家庭与伊宁的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家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在2023年的活动中结缘,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族团结的真谛,跨越千里,却亲密无间。

从最小单元出发,向社会全域望去,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铺散各地。截至目前,南京市第五批援疆工作组已促成伊宁市197家单位与南京相关单位结对共建,累计邀请江苏省、南京市160余家单位来伊考察交流,开展各类讲座、交流活动200余场,积极推动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学生200余人次,与伊宁市开展校地合作。

“15年来,一批又一批南京援疆干部人才与伊宁市各族干部群众同心付出,让美丽花城旧貌换新颜,秦淮灯彩点亮伊犁河畔,‘组团式’教育援疆助力学子圆梦,医疗团队把健康带到最远牧场,青少年在交流交往中汲取中华文化,织就了宁伊共促发展、共筑幸福的双向奔赴。”伊宁市委副书记、南京援疆工作组组长陈理表示,这份援疆经历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未来更要脚踏实地,续写山海同心的新篇章。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