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业、溯文脉、拓空间 常州郑陆镇实现“惊人一跃”
2025-07-03 07:31: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仇惠栋 万小珍

通讯员 高可峰

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最近多了一重身份,该镇筹建的天宁高新区正式获批省级高新区。这是一份“十年磨一剑”的亮丽成绩单。2015年区划调整,郑陆镇划归天宁区管辖。如今,其多数经济指标在全区挑大梁——占全区的比重超过30%,在全市有位次——经济发达镇考核评价连续两年位列六镇第一。

郑陆镇党委书记李汉田表示,要以产业转型为引擎、以文旅融合为特色、以区域协同为纽带,探索工业镇向科技新区的蝶变新模式,打造“锡常协同发展高地、现代生态科技新区”。

产业进阶,攀高向新

今年6月,投资均达10亿元的两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天宁高新区。其中香港东信高科产业集团计划投资建设的高端智能制造及新能源产业基地,将瞄准智能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产业中的规上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招引,拉动区域产业集群升级,预计年产值10亿元。

十年间,郑陆镇综合实力和产业能级均实现跨越攀升。作为全国闻名的中国干燥设备之乡、高分子医疗器械之乡、不锈钢管优质产品示范基地,该镇集聚各类工业企业近15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72家。现有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8家、万人发明专利超100件。武进不锈2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斩获全国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省级高新区这块“金字招牌”背后,是郑陆镇攀高向新的亮眼成色。新材料、高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5%。从“制造”迈向“智造”,天宁高新区谋划“1+2+N”产业布局。“1”指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2”指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生命健康两大支柱产业;“N”则瞄准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氢能等未来赛道。下一步,天宁将举全区之力招引一批“有产业层次、有规模效应、有指标贡献”的项目,力争到2027年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1个、50亿级产业集群2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

城市塑造,与古为新

由乡入城,以产兴城。从传统自主发展的偏远乡镇,到主城区重要增长极,郑陆镇推进全域生态修复和基础配套提升,不断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

不只有推陈出新的“城市更新”,更有与古为新的“文脉焕新”。用千年文脉赋能产城融合,借文旅流量激活发展增量。总投资30亿元的省重点文旅项目舜山小镇投用,星级万怡度假酒店、高端民宿花间堂入驻;焦溪古镇正在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二期,预计2027年基本完成古镇核心区的修缮工程;寺墩遗址保护规划顺利获批,并获得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去年舜山小镇开园后,与焦溪古镇联动,累计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旅游营收达1.4亿元。凭借文商旅融合发展,天宁高新区走出全新的城乡融合道路。

空间拓展,气象一新

6月26日,天宁高新区核心区的江苏界达轻量化零部件研发生产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引进多条全自动智能产线,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汽车、航空航天、造船等行业用轻量化零部件5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额增长30%,年产值达5亿元。

郑陆镇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常州经开区与无锡江阴市接壤地带,紧邻青龙高速道口、青洋高架等交通要道,这里是连接常州中心城区、无锡市区及江阴临港新城的关键节点。

从“常州后花园”到“东进桥头堡”,从两市交界到协同枢纽,天宁高新区推动优势产业全面融合,依托两市三地交界区域的区位优势,牵手无锡江阴、常州经开区共建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强化交通互联、产业协作,以局部一体化带动整个片区能级提升。

打造无边界的城市和产业协同发展区,在交通层面,锡常协同“六横四纵”交通网形成架构。今年将加快推进常州东部地区城市快速路。不仅能深度绑定两地的产业链条,还能在文旅、交通、配套等多个方面实现协同发展。在创新协同层面,位于江阴市的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与位于天宁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州创新服务中心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促进创新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天宁高新区用十年时间完成惊人一跃。未来,天宁高新区或将成为长三角智慧产业新高地,书写新时代“苏南故事”。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