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华:执着创新二十载 电力巾帼放光华
2021-07-01 07:34:00
来源:新华日报
0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房雅雯

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何光华扎根电力电缆施工、运维一线20余年,先后带领团队完成创新攻关4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授权52项,多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日前,何光华被授予江苏“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上天入地”,守护万家灯火

2000年,何光华大学毕业,进入无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区电气试验班工作。“要想做好电力工作,就要敢于吃苦、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电试班班长金梅的一番话,坚定了何光华攻坚克难的决心。此后,她一有机会就去现场,和同事抢活干。为尽快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她还主动要求加入班组内升压操作箱、测量线的加工制作行列。没多久,就成功开发出电气试验报告填写和查询系统,被公司迅速推广。

两年后,无锡供电公司组建电缆工程公司,何光华调任电缆四班技术员。刚上岗,就遇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重大抢修。2003年,无锡新吴区湘江路13条10千伏的电缆线路发生故障,百余家企业直接受到影响。“大家都很着急,一组抢修下来,二组立马就上。许多外资企业为了跟国外总部汇报生产受损的原因,派人扛着摄像机拍摄我们的抢修情况。”其间,何光华几乎没睡觉,一直蹲在一线抢修现场,经过5天4夜的不间断抢修,终于恢复了供电。

在一次次的紧急抢修中,对人民的责任感、对职业的敬畏感,给了何光华强大的动力。“上天入地”,守护万家灯火,她从没叫过一声苦。

矢志创新,攻克世界难题

何光华在工作中发现,接头是传统电缆施工中最薄弱的环节,故障率高达50.8%。她大胆假设,如果电缆没有接头,是不是可以解决问题?“少接头,意味着在施工阶段要尽可能进行无损敷设。但在当时,电缆的整段敷设属于世界级难题。”无锡供电公司原电缆工程公司总经理顾青说。取消接头,电缆长度、重量都会发生变化,不仅是施工阶段,生产、运输、检测等各道流程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问题。

为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何光华带领团队从2006年起进行“电缆无损施工技术”研发。没有数据积累,没有模型公式,没有国际先例,她就驻扎在工地实地分析,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深入其他行业开展调研。仅在数据搜集方面,何光华和其团队就在1000多个工地做了5000多次的试验。

经过长达8年的努力,何光华团队在全球首创“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实现高落差高压电缆由“分段再接”向“整段敷设”的重大变革,单段电缆长度从原来的三四百米延长至几公里,大大提高了电缆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施工效率。2019年,该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的电缆生产全球第一,我们哪怕往前跨出那么一小步,对整个行业来说,就可能提升一大步。”谈及创新初衷,何光华话语坚定。如今,这项技术不仅在全国电力、石油、钢铁、化工等各行业规模化应用,还成功输出到德国、俄罗斯、新加坡及“一带一路”沿线共10多个国家,在海内外创造了11.2亿元的经济效益。

授人以渔,培养人才梯队

2011年,以“立足实际难点,开展主动创新”为使命的“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工程建设中,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员工技术技能水平,还培养了优秀的人才梯队。

“电缆精益化运检平台是无锡建设一流电缆城市的关键一步,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多想、多创新。”在进行220千伏红旗变高智能人工电缆隧道项目时,何光华经常给予年轻成员鼓励以及技术上的指导。“何主任的示范讲解,给了我很多启发性的思考,让我对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时常被她的专注与执着感染。”年轻的团队成员齐金龙说。

何光华还积极总结经验和研究成果,编制的《高压电力电缆高落差敷设技术》等已作为技能培训教材推广到国内外;创新提出电缆现场模块化5S操作法、“2+2”培训操作法,完成线上线下万余人次的技能培训;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线上学习型团队活动,向全国专业技能人员进行直播授课。

“前辈把不断超越、追求卓越的接力棒交给了我们,我希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把创新的理念以及不忘初心的精神传递给更多青年员工。”何光华说。如今,这支年轻的团队在她的带领下,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  编辑:后晨  
20216301625037479438_2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