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羚 通讯员 张光杰
9月22日至26日,“泰爱才”校园引才活动走进山东威海、江苏徐州的4所高校;10月14日至17日,“泰爱才”走进省内4所大学;10月16日,“泰爱才·泰州校园日”专场招聘会在泰州学院举办……市人社部门打造的“泰爱才”品牌频频走进各大高校,助力泰州市企业招引人才。
“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离不开人才支撑。厚植泰州城市发展的人才优势,既要有‘顶天立地’的领军人才形成‘峰值’,又要有‘铺天盖地’的高校毕业生等基础性人才形成‘流量’。”市人社局分管负责人说。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围绕人才强市战略,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业务创新为支撑,以优化服务为主线,不断放大“泰爱才”品牌效应,把“三务”融合推向新高度。
坚持党建+政策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为扩大校园引才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来泰就业创业,2016年,市人社部门瞄准校园引才“品牌化、精准化、多元化”的定位,创新推出“泰爱才,等你来”校园引才品牌。几年来,累计组织5000多家(次)重点企业赴安徽、重庆、西安等地举办招聘活动近300场,与各地高校共建“泰爱才”校园引才工作站100多所,发展校园引才联络员200多人,“泰爱才”校园引才品牌已逐渐成为高校和毕业生认可的知名品牌。
随着“泰爱才”校园引才活动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市人社部门围绕引才聚才、服务人才的部门职能,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完善人才政策、丰富活动载体、提升服务质量等内容融入品牌建设范畴,不断扩充“泰爱才”的品牌内涵。
组建党员干部“泰爱才”宣讲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才政策宣传月活动,积极传播《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事业单位聚才用才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好声音”。
通过举办人才政策业务培训班,录制人才政策宣传视频,开展政策宣讲进企业、进高校、进园区、进基层等活动,引导党员树立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宗旨理念,扩大政策知晓面,提升“泰爱才”品牌影响力。“再好再优惠的人才政策,首先要让高校、企业、园区了解、掌握,这样一来,优惠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杨金金说,“通过培训班,我们详细了解了泰州出台的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尤其是购房补贴、租房补贴,这些都为企业引进优质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9年,“泰爱才”宣讲团共开展各类政策宣传活动20多场次,走访企业近150家,累计发放各类人才政策宣传册7000多份。
坚持党建+制度改革,提高品牌磁场力
制度改革,能够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市人社局瞄准制度创新,及时提出“党员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的口号,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热情。2018年,出台《泰州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企业职称制度改革迈入全省第一阵营。
“此次改革还打破户籍、身份、档案等制约,打通泰州市离岸孵化基地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外籍人士、自由职业者等12类人才的职称评定通道。”泰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说,这将助力泰州市“柔性引才”,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在全省率先开展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发展通道试点工作,获省人社厅点赞。
“这个政策在帮助我们企业留住人才方面起了大作用。目前,我们已有5名高技能人才通过贯通取得了相应职称,1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复合型人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亚太泵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华说。“一得到消息,我们就着手统计人数。”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陈宏斌说,集团大概有几十名高技能人才符合条件,可申报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这一政策的出台,增加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下一步,对取得相应技术职称的高技能人才,企业会根据聘任岗位兑现相应待遇。
坚持党建+活动载体,提高品牌集聚力
“聚焦‘实干担当’,在重点工作、重要活动中,我们鼓励党员同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举办人才系列活动。”市人社局分管负责人说。从活动的总体策划,到统筹协调;从信息的发布,到参会单位的落实;从活动指南的编制,到参观考察路线的设计;从领导的推介致辞,到媒体的全面报道,人才条线全体党员干部始终铆足劲、心往一处想,全力以赴投入到人才活动之中,与相关部门联合打造“一赛两会”高端人才项目交流平台,赢得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好评,提升了泰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国(泰州)国际医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10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赛,生物医药50峰会先后邀请150多位高端专家为泰州市医药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中国(泰州)国际医药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吸引20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加,一批高质量的项目相继落户、一大批高端人才纷纷签约,实现了从当初“小盆景”到现在“大风景”的升华。
武建军是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获得中国医药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二等奖后,经多方考察、反复比较,最终下定决心,卖掉南京的房子,把户口从南京迁到泰州。他在中国医药城创办凯诺科(泰州)药物研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手性药物的开发,2017年成功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
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罗雷博士,在中国医药城创办泰州骏道立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围绕新兽药创制与产业化目标,开展新兽药和新制剂研发,创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兽药、新工艺、新标准和新技术。
连续举办了六届“百名硕博暑期实践泰州行”“千名硕博看泰州活动”,累计邀请全国各大重点高校800多名硕博士参加,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百个。
以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留创园为载体,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来泰州市创新创业。截至目前,泰州市共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4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重点培育对象12家,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4家,累计培养博士后人员130余名。中国医药城留创园、泰兴留创园先后建成省级留创示范基地,扬子江药业、兴达钢帘线先后建成省级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坚持党建+公共服务,强化品牌软实力
2019年,市人社部门坚持“用户思维”,与市人才办一道推出了“泰爱才”十大服务举措,从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出入境和居留、旅游服务、文化服务、健身服务、交通服务、金融服务和税务服务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服务,厚植爱才、亲才、留才的人才生态。
“铁了心回来,扎下根创业”。武建军博士曾描述过一个细节,“当我拿着‘凤城英才卡’乘坐公交时,语音系统立马发出‘泰州感谢您’,什么是尊重人才?我想,这就是!”
美国博士夏志杰落户泰州创业,拿到60万元的人才购房券,他用这60万在市区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总价61万。拿到新房钥匙,夏志杰高兴地说,“我花一万元就在泰州买了套房!”
同是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和发酵工程专业的小杨和小董是一对小夫妻,目前在高新区就业。他们告诉记者说:“我们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分别领到了6万元的‘购房券’,购房时夫妻双方还可以叠加使用,一下子节省12万块钱!真是太实惠了!”
人社部门还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加快档案接收、部分证明出具、户籍迁入核准等服务事项网上核准系统建设,增设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询渠道,实现了市、市(区)人事档案网上联动查询;推出了高校毕业生网上报到系统,近4000名毕业生实现了网上报到“零距离”;推出了人事档案手续网上“先行审”,申报人在网上提交所需服务预申请,工作人员根据申请模拟审核,准确答复后进行现场受理,不断提升“最多跑一次”事项的覆盖率。
坚持党建+队伍建设,增强品牌驱动力
保持品牌的美誉度,增加品牌的含金量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来支撑。近年来,人社部门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固定学习日”为基础,以“学习强国”为平台,采取分散与集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组织开展“我是党员、奋斗有我”“党旗在岗位上飘扬,党徽在服务中闪光”“实干担当、廉洁奉献”主题教育,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并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沟通联系制、容缺受理制等多项服务制度,开辟人才服务“快车道”。
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参加“春风十里,绿色有你”骑行·植树、“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博爱万人捐等系列志愿活动,号召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职、增强党性觉悟,做到学、思、悟相衔接,知、信、行相统一,为泰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进人才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用制度和标准加强队伍管理,共梳理服务提供标准38项,服务通用基础标准39项,服务保障标准60项,打造了人才服务的“泰州样本”、省级示范。制度标准实施后,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服务流程得到优化,“泰爱才”品牌的含金量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