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是抗击疫情最坚实的后盾,党员是疫情防控一线最温暖的力量。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大考中,海门市聚力党员关爱,用红色力量传递信心决心,用红色力量温暖抗“疫”艰辛,在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中,凝聚党心民心。
“红家访”“红代班”,让一线党员群众感受到幸福能量
下派近600名市直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助力基层抗“疫”、拨付150万元党费支持疫情防控、为一线医护人员准备“暖心大礼包”……海门市委组织部针对奋战在一线的党员群众需求,引导各级党组织分类实施关爱措施,激励引导党员群众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斗争。
“感谢党组织时刻关心着我们,在特殊时期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我们深感自豪,相信他们一定能平安归来。”连日来,“最美逆行者”奋战一线,离不开家属的全力支持。海门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卫健委、市妇联等部门,对医护人员家庭开展“红家访”,逐个上门慰问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家属,感谢他们的理解与付出。
“机关干部白天连轴转,晚上来替我们代班,我们心里都很感动。”在抽派部分机关干部援助村、社区外,四甲镇党委又分别向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发出“代班”值守令,号召机关干部晚上6点-10点为村干部“代班”,22名机关干部志愿值守,让驻守“疫”线的村干部能有片刻休息。
除了经费上的暖心保障、生活上的暖心关爱、工作上的暖心支持,把党员群众聚力在一线的还有政治上的暖心激励。397名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干部群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22人被优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5人被优先确定为发展对象。
“红康护”“红帮扶”,让受困党员群众感受到组织温度
“季伯伯,你今天的高血压药吃了吗?家里的菜还需要买吗?”“缺什么就给我打电话,我送上门!”……海门港新区凤飞村第三网格支部书记张晓燕一边反复叮嘱,一边为空巢老党员开窗通风。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村、社区党组织安排专人为空巢党员、独居老人代购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生活用品,用红色守护为他们送去了温暖。
3月8日上午9点,一辆车头上挂着“勉县农民工返岗复工专车”横幅的大巴正式发车,首批35名新招录务工人员满脸笑容,感谢党和政府给予的就业帮扶支持。陕西勉县是海门对口帮扶县。疫情期间,两地人社部门衔接沟通,建立健康状况互认机制,持健康证明赴海门务工免隔离,提供专人专车护送服务,自驾赴海门务工的按标准补贴车费,开展适岗培训、生活安排、关心关爱等后续服务工作……让新海门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红创贷”“红销售”,让创业党员群众感受到扶持力量
近年来,海门市委组织部以实施“创业富民”融合党建为抓手,统筹各方资源,为农村创业党员铺路搭台、聚力扶持,激励党员示范先行带动群众致富。
在疫情期间,党员先锋贷缓解了创业党员资金周转难题。三厂街道党员袁惠新创办的南通西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加工工业滤布、衬布、卫生材料为主的小微企业。其中,滤布作为抗“疫”防护物资原材料,急需扩大产能,但企业贷款即将到期,存在资金短缺等问题。海门农商行党委主动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授信方案,仅用了6小时就以最优惠的利率,为该企业办理了580万无还本续贷,并新增500万信用贷款。
受疫情影响,很多种养大户的果蔬困在了田间地头,急坏了干部群众。海门市农业农村局行业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种植业志愿组,组织党员干部每天对滞销农产品信息形成动态报告,及时对接电商平台销售。镇村干部则纷纷变身“卖菜郎”,对接周边企业、开启微商模式,帮助打开果蔬销路。应建红是常乐镇文明村的种养大户,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种植的50亩草莓供不应求,一扫“滞销”阴霾。而他,也主动报名参与到村里卡口值班工作当中,成为了文明村疫情防控一线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