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春潮涌动处,正是扬帆奋进时。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如火如荼推进,江苏交控以“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书写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的新答卷。江苏交控以“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自觉,用改革之“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以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托举企业战略蓝图,以先锋动力,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本期聚焦经营质效提升。
优化资源配置是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在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多家基层单位积极践行资源优化配置,将存量资产、技术优势和产业链体系转化为新机遇,实现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位于长江江苏段中部的泰州大桥,全长62.088公里,是连接泰州与镇江的交通动脉,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2018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决策部署,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物流成本,江苏率先开展试点。同年年底,泰州大桥南北两座主线收费站完成撤除,相关土地、房屋建筑等资产随之闲置。
面对存量资产盘活难题,泰州大桥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全线资产系统化清查,全面摸清“家底”,并建立盘活信息清单,筛选具备再利用潜力的闲置资源。“针对土地确权问题,我们构建了政企协同攻坚机制,协同推进土地勘测、资料补正、审批流转等关键节点,寻找出最佳解决方案。”泰州大桥综合管理部经理任芒说。
经过充分准备,泰州大桥依托现有资源,启动省内首家主线站撤站后改建服务区项目。为打造差异化服务优势,该项目聚焦“保障型+绿色型”定位:一方面,强化停车休息、餐饮补给、应急保障等基础功能,打造“司机之家”,新增165个货车专属车位,满足大型车辆停靠需求;另一方面,推进“风光储充”一体化建设,建设40个新能源车位,预计年绿电供应量达6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400吨。
“项目建成后,泰州大桥盘活闲置土地150亩、建筑物6600平方米,实现营业收入超240万元,还带动了周围居民就业,并在应急保障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实现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跃升。”任芒说。
如果说盘活存量资产为泰州大桥注入新活力,那么数字化转型则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江苏交控数字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网络运营中心,整合跨江通道资源和干线通道资源,完成了润扬大桥、江阴大桥、苏通大桥等9座跨江大桥管线资源统一对接,还建设G42、G40等长江南北大动脉运营专用光缆743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对接头部互联网企业及运营商在算力节点、6G骨干传输网等方面的需求。自2024年10月运营以来,公司通过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针对不同客群需求,进行专线产品的精细化定制与开发,实现从基础资源到高端增值服务的全方位覆盖,提升线路服务的核心技术水平与市场附加值。

资源整合与技术驱动所带来的价值创造,同样体现在金融服务领域。苏交控商业保理(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保理)深度挖掘江苏交控系统内外的产业链与供应链资源,依托丰富业务场景,形成深耕内部核心主业、盘活内部资源、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拓展外部场景、加强同业合作的“两内两外一补充”业务体系。大交通产业场景中,交控保理一方面围绕高速公路“投建养运管服”全生命周期,为省内重点交通项目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保理业务多元化、多渠道发展,通过“苏安达”保费分期、智慧物流平台合作等创新模式,精准化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题,提供高效、普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这一“深耕产业、大小兼顾”的布局,不仅强化了其在交通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更使商业保理成为服务实体的“金融纽带”,有效激发了产业经济活力。通过深化产业融合与资源协同,交控保理持续提升金融对交通主业的综合反哺能力,预计今年在交通基础设施板块的业务投放金额将超30亿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完善并购、破产、置换等政策,盘活用好低效用地、闲置房产、存量基础设施。同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这些部署为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江苏交控的实践探索与之高度契合:在宏观战略层面,公司以“1121”目标为引领,持续推进资产结构与业务模式优化。在业务布局上,非路桥产业贡献持续增强,反哺路桥主业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公司还在构建完善生产经营复盘分析机制,将经营指标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有力保障战略规划落地见效。
如今,行驶在泰州大桥上,昔日沉寂的主线收费站已蜕变为车流不息、绿电闪烁的现代服务区;而在数字云端,看不见的数据光缆正将复杂路网变为信息通途。这些变化,正是江苏交控以改革之手重塑资源价值、以创新之笔书写发展答卷的生动缩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喻婷 江苏交控通讯员 胡艾




